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Intel 22nm Ivy Bridge:接口不變 主板得換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17756)

jeffery_60 2011-01-26 09:24 PM

若SB(1155)一年後,腳位再次不相容的話....
 
引用:
作者raikes
如果以後還能有H7X之類的主機板可以支援1155的CPU
那就太好了,因為一般CPU是不太會壞,
而且效能應該足夠我撐很久
反而主機板故障的機率比較大
日前組了一台I5 2400主機,因為主機板實在貴
用的是很陽春的技嘉H67M D2,連USB3都省了
如果Ivy平台不支援現在的1155 CPU,
以後不就沒1155主機板可用
真不知道是不是要在停產前入手一張當備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題,現在小弟還在撐(Q6600 775),本來想說隔代升級,應該會很有感覺的(現在二手的Q9550很多,但都賣得和新品差不多貴!)。但現在實在很難選。
如果升級i5(應該不太會有fu吧?)或i7(可能成為孤兒?),實在是有點ooxx,但是若升級SB(目標應該會放在2500k,雖然比較想要2600k!這2個會差很多嗎?值得多花3000嗎?),1年後若Ivy平台再換,實在是讓人不舒服啊。。。
此時要再等i系列2代(SB)的完整進階版(Ivy)出來再換嗎?(求求A你爭氣一點吧!不然只能任I高興怎麼玩就怎麼玩。SB連OC都被封印了...)
大大們會如何考慮呢?ddr3很便宜沒錯,但MB呢?(聽說Z才會封印解除,但要多少coco才能把她帶回家呢?)SB不算貴,但I的高階版(隱藏版)還在後面吧?!唉!
(如果觀念有錯,也請大大指正。勿筆戰,謝謝。)

bonoc 2011-01-26 09:27 PM

引用:
作者HSM
X系列晶片組 一直以來不只是為了CPU不同...
LGA1155 只有一組原生 PCI-e x16
如果裝一張raid卡 跟 顯示卡的話 不就只能跑 x8+x8
只有X系列晶片組有到原生 x16+x16 (甚至X68平台 直接原生PCI-e 3.0 x16+x16+x8)
要在LGA1155 上面實現 6Core 跟 PCI-e 最少來個 x16+x16 第一碰到的是 LGA接點不夠用....而且這樣做上去整個CPU 還有主機板 成本也跟著增加,會貴不是沒道理...

如果單純看效能數字的話 P67比X58好 那沒話說,
如果兩台都裝多張raid卡 來比的話 就會看出差異了...
基本上X系列晶片組 供應的市場本來就不是一般主流市場,

呃....

問題是絕大多數人不明白、或刻意忽視PCI-E通道數的問題

不是說大多數人用不到就是說沒人這麼玩....

小弟想...

插張陣列卡、USB 3.0卡、PCI-E SSD....是冷門到不行的應用嗎....?

只有16條PCI-E做什麼都是捉襟見肘...

physx 2011-01-26 09:37 PM

引用:
作者jeffery_60
如題,現在小弟還在撐(Q6600 775),本來想說隔代升級,應該會很有感覺的(現在二手的Q9550很多,但都賣得和新品差不多貴!)。但現在實在很難選。
如果升級i5(應該不太會有fu吧?)或i7(可能成為孤兒?),實在是有點ooxx,但是若升級SB(目標應該會放在2500k,雖然比較想要2600k!這2個會差很多嗎?值得多花3000嗎?),1年後若Ivy平台再換,實在是讓人不舒服啊。。。
此時要再等i系列2代(SB)的完整進階版(Ivy)出來再換嗎?(求求A你爭氣一點吧!不然只能任I高興怎麼玩就怎麼玩。SB連OC都被封印了...)
大大們會如何考慮呢?ddr3很便宜沒錯,但MB呢?(聽說Z才會封印解除,但要多少coco才能把她帶回家呢?)SB不算貴,但I的高階版(隱藏版)還在後面吧?!唉!
(如果觀念有錯,也請大大指正。勿筆戰,謝謝。)



反正現在組電腦的原則就是,不要有玩家心態(想要升級、超頻)

你只要有這兩個念頭你就會不斷送錢給intel

如果你覺得Q6600很夠用的話那就一直撐,撐到有平價6C12T或者AMD推土機出來為止

然後買了也不要想再升級,因為主機板會一直換,想用二手市場拋售再買新的這樣只會一直吃虧

另外Q6600升到i5跟i7至少都會有50%以上的漲幅,算很高了,但是要記得i5跟i7只差在多執行緒i7比i5強了20~25%,單線程沒有影響

至於AMD推土機是未知數,不過4月就會上市了,可以等看看。

physx 2011-01-26 09:43 PM

引用:
作者bonoc
呃....
問題是絕大多數人不明白、或刻意忽視PCI-E通道數的問題
不是說大多數人用不到就是說沒人這麼玩....
小弟想...
插張陣列卡、USB 3.0卡、PCI-E SSD....是冷門到不行的應用嗎....?
只有16條PCI-E做什麼都是捉襟見肘...


說到頻寬的問題..

印象中主機板現在的PCIe X16一條的頻寬就有雙向16G、單向8G

就算拆成兩條變成PCIe X8單向頻寬也會有4G

這種頻寬應該不可能用的完吧(VGA跟USB3.0應該吃不了那麼多)

還是說跟其他頻寬有關係,觀念有點模糊,麻煩高人指點一下 :nonono: :ase

eloha99 2011-01-26 11:21 PM

看到這消息,我有點猶豫是不是要入手p67的版子..

還是等到年底22nm的完成體ivy bridge?

physx 2011-01-26 11:35 PM

引用:
作者eloha99
看到這消息,我有點猶豫是不是要入手p67的版子..

還是等到年底22nm的完成體ivy bridge?


ivy是22nm半成品,Haswell才是22nm的完成品 :ase

gdrs 2011-01-27 01:38 AM

引用:
作者physx
說到頻寬的問題..
印象中主機板現在的PCIe X16一條的頻寬就有雙向16G、單向8G
就算拆成兩條變成PCIe X8單向頻寬也會有4G
這種頻寬應該不可能用的完吧(VGA跟USB3.0應該吃不了那麼多)
還是說跟其他頻寬有關係,觀念有點模糊,麻煩高人指點一下 :nonono: :ase


頻寬用不完但是LINE數用的完
有些顯卡在部分的DRIVER下只有 X1和X16兩種
有些網卡沒有X4不能用,有些陣列卡沒有X8也會不正常
更不要說如果只有16條PCIE,主機板廠商最多只會做兩個X16 SLOT
其他通通是X1,你想插更多張X2、X4的卡都不行
以前公司的工作站,插了兩張顯卡,第3個PCIE SLOT就無功能

gdrs 2011-01-27 01:41 AM

引用:
作者HSM
Server 等級的晶片組是 Patsburg-A
支援雙路 Sandy Bridge EP (Dual QPI 一樣是LGA2011 , Socker R)
還有另一個是 Socker B2 (1 QPI 一樣是LGA2011)
最多可達 24 DIMM DDR3-1600 (雙路CPU 12+12 DIMM)

比較親民的 工作站等級晶片組是 Patsburg-D or -T (如果沒意外 這個就是X68)
支援單路 Sandy Bridge EP (一樣是LGA2011 , Socker R)
最多達8 DIMM


感恩~原來還分那麼多種 :p

HSM 2011-01-27 04:43 AM

引用:
作者gdrs
感恩~原來還分那麼多種 :p

.........其實還有更多......只是 暫時不能說 XDDDD.....
LGA2011 X68平台 "規格"上 跟LGA1155 差很大...
光是Sandy Bridge EP LGA2011內建的PCI-e 3.0 達到40Line .....
可以達成 x16+x16+x8 可以玩雙顯卡在加張RAID卡,玩家等級的使用者因該會很愛....
專門玩RAID的 因該會看到X68平台 40Line....因該會心癢癢.....

到時候還會有8C16T ...............

u3350829 2011-01-27 05:36 AM

引用:
作者physx
說到頻寬的問題..

印象中主機板現在的PCIe X16一條的頻寬就有雙向16G、單向8G

就算拆成兩條變成PCIe X8單向頻寬也會有4G

這種頻寬應該不可能用的完吧(VGA跟USB3.0應該吃不了那麼多)

還是說跟其他頻寬有關係,觀念有點模糊,麻煩高人指點一下 :nonono: :ase


PCI-E插槽的頻寬除了版本差別之外,基本是用Lanes算的...
目前在沒有外加chip增加可用Lanes情形下,最多的就是X58的
40 lanes(含ICH10那4條)比起其他chipset都要好很多,所以
如果Lanes數目不足的話就算單一個Lanes頻寬高也是沒用,因
為不夠分配...畢竟這可不像網路頻寬接個hub就ok.
也就因為這樣的限制,所以可以看到P67這種Lanes不足的chipset
很多廠商的高階豪華版本MB都是外加NF200或其他chip來增加
可用Lanes補足,故對於真正需要足夠Lanes的users來說目前
還是X58為首選.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5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