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我開T牌高速公路內側開100有錯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66197)
|
---|
個人認為
不論是市區(郊外)道路或國道上行車 內線道是供超車用的道路 千萬不要佔用內車道 以免被罵的狗血淋頭 |
開車也不是只顧前吧...
後方有車慢慢逼近,也該看看是否開太慢。 開快一點不就沒這困擾了,我在一高都自動升速保持在將近110,二高都將近120,除了開特別快的,根本不會有人閃你或按喇叭。 |
台灣的法規跟國外有些不同,所以才造成很多人覺得在內側車道行駛也可以,歐洲的法規是不允許車子從右邊超車的,一個是左駕車右邊視覺死角很大,另一個則是左邊為超車道,從左邊超車才是被允許的,除非你是要下交流道才可以從右邊超車,簡單來說如果在歐洲有人佔用內側道,所有的車子都不被允許通過,其實這都是安全的考量,實際上來說台灣法律只定了一半,還有很大的修正空間∼∼
另外歐洲雖然很多國家允許小客車可以跑超過130不會被抓,但是對於大卡車卻是非常的嚴格,管制時速最高只給到90,速限還分空車與滿載,罰金也比小客車高上很多,主要是因為大卡車動能太大,造成的事故將會非常嚴重,反觀台灣對於大卡車管制很鬆,造成大卡車在高速公路上事故不斷,我覺得應該比照國外,如果小客車基本罰款三千,卡車應該依照重量來罰款,最大最重的聯結車,罰款應該從六萬起跳才符合比例原則∼∼ |
超速會設定當時的最高速限+10h/km是怕你車的時速表有誤差值存在嘛!
如當時的路段最高速限為110h/km,前車也以110h/km,你於內側車道以表速120h/km超車,被測速照相拍到顯示121h/km,你能說內側車道為超車車道,所以不需繳?當然不能嘛! 所以說內側車道以最高速限行駛,你有什麼好超的嘛! 為何內側車道不能以當時路段的最高速度長時間行駛?當然可以嘛!(丟筆~沈默~) |
看路段吧
基本速限好像都110了 |
引用:
不是為了車上時速表的誤差,表的誤差是車廠故意做的,10km誤差容許的問題,主要可能是是法律有規定,行為輕者或是非故意者可以採用不罰,但是警察不可能這樣做,另外一點則是機器本身會有誤差,所以早在高速公路剛蓋好的時候,測速照相機就是這樣被決議設定∼∼ 另外超速與佔用車道的問題,早已有人去函過交通大隊,交通大隊也回得很明白,抓超速是交通大隊的職責,不是民眾的職責,民眾只需盡可能淨空內側超車道,台灣抓烏龜車是抓的不兇,所以目前我只有看過一個案例被攔,就是在夜深人靜路上沒車的時候,也是T牌車走國三內側道開90公里...,我只能說這種駕駛真的很白目∼∼ |
引用:
1. 只要以最速高限行駛的小客車,一直合法使用內側車道, 在內側車道的快車一台接著一台,都以最高速限行駛, 龜車看到內側車道都是快車就容易被嚇到! 即可大幅減少龜車佔用內側車道。 2. 除非都沒什麼車,才會有辦法在中線以最高速限一直行駛。 我講的時速都是準確的時速,看時速表時,請確定有用GPS校正過! 3. 是因為有龜車違規佔用內側車道,才會讓內側車道無法一直以最高速限行駛。 現在高速公路內側車道常被龜車佔用的主因是... 很多以最高速限行駛的車都開中線,嚇中線的合法龜車,(常常變換車道,中線快/慢車都有) 既然多數快車都開中線了,內側車道就會空出, 龜車一看到內側都沒車,在中線被嚇到的龜車自然會違規佔用看起來蠻安全的內線, 內線被龜車佔用了,合法內線快車又要變換車道到中線去嚇中線合法龜車, 就這樣一直惡性循環... |
請不要佔著茅坑不拉屎
|
引用:
小客車以最高速限行駛最外側車道,應該也是合法的! :D 法規是只規定最高速限和最低速限,沒錯! 但內側車道只能以最高速限行駛,沒有最低速限, 或慢速車在超車時,以低於最高速限來超車,則可暫時使用內側車道。 因中線有不少合法普通龜車,以最高速限行駛中線,大多必須變換車道才能超車, 而變換車道/超車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常常變換車道/超車會增加事故風險, 雖然在中線以最高速限行駛,並不會被罰....沒事當然就沒事.... 但....發生事故後,依照路權原則,變換車道/超車的車要負擔比直行車更大的責任歸屬。 |
引用:
在日本跟歐洲,車流量少的時候,內側車道的確是空的... 我自己在台灣開車,只要中間車道能讓我維持最高速限,我就會待在中間。 ps:日本高速公路兩線道速限多為80公里,但我看巴士都開110公里,有人可以告訴我日本的特殊規定嗎?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40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