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電玩遊戲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99)
- - PS5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53344)
|
---|
個人是覺得家機在這時代來說,矛盾點很多
1-必須依賴製程進步來大幅更新換代, 偏偏摩爾定律已經放緩很多 (附註:製程微縮一旦放緩後, 可能7nm相關設備成本會比12nm高出很多很多,即使只相差5nm) 2-必須依賴大量遊戲片銷量來促進利潤, 偏偏數位版給予廠商的利潤大約實體版2倍 (附註1:目前數位版最大宗的平台是某個S開頭的) (附註2:對第三方廠商來說只有在PC上發展自己的數位商店才能拿到100%利潤) 3-必須依賴先進圖像技術來減少成本, 偏偏先進GPU技術需要巨大的市場來餵飽 (附註1:意思是GPU可以應用於AI,多媒體應用,挖礦,科學運算等等等,遊戲只是其中一種) (附註2:Nvidia DLSS 2.0只需要25%左右的解析度就能渲染出接近100%的原生畫質) 4-必須依賴巨大的裝機量去促進軟件營收, 偏偏今年遇上了武漢肺炎 5-遊戲產業走向"資本集中化"後, 許多大型3A遊戲都是開放世界 開放世界對CPU要求很高 但是偏偏家用機領域的消費者可能大部分都是看重畫質不看重幀數的 成本有限下很容易傾向忽視掉CPU著重GPU |
引用:
沒比較沒傷害囉 我看我朋友玩低於30張也是玩很爽 因為他們是實用派的 要他們再組一台9900K配2080ti等級的電腦那是不可能的事 我自己是還有組一台電腦 所以我玩秘境探險時就發覺張數不夠的問題 但老實說秘境探險處理得已經滿極限了 所以後來一些魔物獵人或隻狼我都還有買PC版 遊戲主機方便廠商在上面開發也不容易被破解有其封閉優勢 片子玩完還可以直接轉賣 這是PC很難辦到的 PC藍光光碟也不是標配 你用一大堆DVD又容易跑多餘循環錯誤反而沒有遊樂器如此單純 所以個人認為遊樂器還是有其不可替代性 |
ps就片二手賣掉
但也不是每一款遊戲都有二手價值 pc上特價遊戲更是大堆 看要破解.要改MOD.還是改金手指. 以保值性來說 任天堂的遊戲更有保值性 以已經公開的遊戲畫面來說 ps5大部分的遊戲都沒4k/60fps 只有少數遊戲才有達到這標準 |
引用:
血源修改降成720P就能接近60fps https://youtu.be/6hDIvDPRcPA 所以不是做不到,而是廠商不想做 至於PC版當然上述遊戲都能跑60fps 但那是建立在比PS4更貴的價格上 如果同樣價錢組出來的PC,同樣畫質能跑60fps嗎? 我可是記得光GTX 970就維持近萬元價位好久 後來接替的GTX 1060 6G也是近萬元,礦災時更是破1萬2 |
PC有作弊修改器,mod,這兩點就很方便。
|
Control runs like BALLS on consoles, drops to as low as 10FPS
Control drops to an unplayable 10FPS on the base Xbox One and PS4 consoles. Read more: https://www.tweaktown.com/news/6739...0fps/index.html https://youtu.be/niQfeglwDZ4 事實上家機如果遇上很吃CPU的遊戲確實力有未逮 Control DF評測老版PS4最低僅10FPS 因為APU這種 (CPU+GPU)結合的架構並沒有什麼黑魔法 只是傾向不同而已 ------------------------------------ 電腦上販賣的APU都是 高U低顯 導致幀數高多工畫質差 家機上販賣的APU都是 低U高顯 導致幀數低單工畫質好 ------------------------------------ 另外R5 1600AF先前amazon僅2,560, RX 580價格有些忘ㄌ 可能4,500-5,000那邊吧! 如果組機目標是1080P/60FPS的受眾來說其實很便宜 簡單來說APU沒辦法 CPU,GPU都兼顧到 只有 低U高顯 或 高U低顯 兩種組合 導致"整體性能"跟 獨U獨顯 差上一大截 當然成本也是 |
引用:
這有點弔詭 因為以PS4或PRO的機能感覺已經是極限了 當然也可能是遊戲引擎的關係 印象中宮老的遊戲多半都鎖張數 而且PS4出來已經那麼久了 我想他已經撐到硬體的最大極限了 1060跑DS3 MAX也是60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bAksFt0b9w 不過遊戲主機跟PC本來市場取向就不同 如果是精打細算的PC玩家搞不好也是可以常常換硬體 我自己是懶得換所以組電腦時多半會直接組中高價位的 980時代的蝙蝠俠 ![]() 2080時代的RDR2 ![]() PRO的血源詛咒 ![]() PS4真的是太老了 但是裝機量大 不容易被盜版 廠商能針對遊戲做"最佳化" 所以還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PS4是2013年出的 那時候PC最強的顯示卡好像是780ti的樣子 那時候我用的顯示卡好像是7770 :shy: |
不好意思, 多貼出一些長年來自己的觀察好了
當然都只是我的想法而已, 有錯請指正 Q1 : 為何索尼要把地平線:期待黎明移植到steam上? A1 : 因為PC遊戲市場實際上很大 新聞來源 : Valve leaks Steam game player counts; we have the numbers 可以看到 DARK SOULS III 3,294,533 黑暗靈魂3 2018年7月時 至少就已售出近330萬份 Q2 : 為何家機即使是很早期的刺客教條2都只能跑30幀? A2 : 因為家機幾乎都是走偏向GPU忽視CPU的架構 資料來源 : 遊戲主機性能謊言 即使是最早期的Xbox 360也一樣 程序員們發現實際上Xenon遊戲性能僅有第一代Xbox的Pentium Ⅲ733MHz的2倍, 未來4∼5年Xbox360都採用這個處理器只能用失望來形容。 在早期遊戲產業尚未資本集中化前, 大部分都"單線遊戲" 非開放世界時 CPU的落後並非很大的問題, 但是現在開放世界遊戲太多的情況下就是大問題了 Q3 : PS4/Xbox ONE 採用X86架構後能算遊戲機嗎? A3 : 嚴格來說跟早期遊戲機已經有很大區別, 多出了很多額外功能 背景實際上也是在跑OS, 並未如同早期遊戲機般把所有資源都放在遊戲上 遊樂器歷史本質是作為PC底下一個用來強化遊戲體驗的分支, 跟PC重疊過多對其本身並非好事 或許使用便宜但限制多的遊樂電腦形容會貼切些 Q4 : 微軟渴望或想要的是什麼? 為什麼身為PC圖像技術先驅者還要涉足家機? A4 : 微軟的期望應該是打算用DX12U來統一業界 至於硬體什麼的它並不關心 如果DX12U可以成功統一開發工具並成為唯一的標準 或許一些外來的作業系統諸如Linux之類沒辦法染指Windows龐大的生態圈 Q5 : 買遊戲主機是否一定比PC便宜划算? A5 : 實際上在摩爾定律趨緩甚至有些人認為死亡的同時 電腦性能使用週期比以前長很多 以筆者目前使用的R5 1600X/GTX 1080來說 (2017年組的) 實際上現在等同的配備大約是R5 2600/RTX 2060 在芯片成長趨緩的情況下 Nvidia想到的方法是透過DLSS 2.0之類的技術延展GPU的性能 (據說老黃本地是使用16K的機器學習來訓練AI演算法作腦補渲染工作) Microsoft想到的方法是透過DX12U下的一些功能 諸如 Mesh Shaders Variable Rate Shading Sampler Feedback 節省資源的情況下延展GPU的性能 最後必須提到甜蜜點, 硬件設備購買時最好的CP點概念 ----------------------------------------------------------------------------------- AMD指出,摩爾定律已經持續放緩,特別是從10nm/7nm節點開始偏離定律的曲線。 新工藝的成本越來越高,最顯著的就是從14nm/16nm開始,7nm和5nm的成本大幅上升。 -----------------------------------------------------------------------------------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digital/mlg2qa6.html 新工藝成本節點已經開始呈現非線性增長, 這會導致GPU或CPU等芯片很容易出現高CP點 以筆者的觀察來說 : 這代顯示卡最佳的高CP甜蜜點大概就是300-350美金那邊 (RTX 2060) RTX 2060 同時還塞了RT Cores與Tensor Cores **************************************************************** 此時此刻, 遊戲機的劣勢展露無遺 遊戲機歷史上整機售價很難超越599-699美金的情況下 很難採購這些位於甜蜜高CP點的硬件芯片 此原因根源於新工藝成本節點已經開始呈現"非線性"增長 因為非線性所以如果甜蜜點剛好出現在遊戲機無法負擔的成本範圍內 很難說買遊戲機一定比買PC划算 **************************************************************** |
引用:
可是PC我花不少錢 9900K是當時記憶體16GX2=32G兩萬兩千多時切入的 搭載2080 雖然有送電源供應器 不過整體價格絕對可以買一台把妹神車沒問題 當然有人會說你組PC一定不會只拿來玩遊戲 沒錯 不過我可能是例外 就只拿來玩遊戲還有看影片而已 :cry: 對我而言或者對我周遭的人而言 遊戲機是比較好用的 你買一台大部分主流遊戲都能玩 電腦上非常有優勢的RTS也越來越沒落了 之前現代戰爭內部測試手把黨就把鍵鼠黨幹掉了 我那些朋友如果有在養家糊口又想玩遊戲的一定都馬買遊戲機比較快 反正你就說路由器就好了(笑) ![]() 當然PS4已經太老了 所以PS5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我看他讀取還比我用9900K還快 真的有點讓人羨慕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LYh1ybLqs&t=1s DLSS2.0好像很猛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snA=5788&tnum=1 可是支援的遊戲可能5根手指頭就算完了吧? |
引用:
Q1建議去看看任天堂的遊戲都不用出PC版照樣一堆賣上千萬套 如果任天堂改成發行遊戲在PC上,不見得會更好 Q2我說過了是廠商的決定佔了30fps/60fps絕大因素 不管哪個平台、不管新舊,一定都是30fps/60fps遊戲都有 當然PS4跟X1用的8核Jaguar目前來看非常弱,成為瓶頸 但那是跟PC的處理器比的關係 開發遊戲本來就要針對平台性能優化 不然更弱的平台都不用跑60fps遊戲了? 實際上舊主機、掌機、手機等更弱的平台一樣有60fps遊戲 目前很多3A遊戲會鎖定30fps完全是想衝高畫質 60fps對CPU來說並不難,我用過4C8T的E3 1231v3 搭配2080Ti一樣一堆目前的3A遊戲都可以穩跑60fps 120fps以上才對CPU有壓力,60fps幾乎都是卡在GPU居多 我前面那個血源降720P能接近60fps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是卡在CPU,那不管解析度降多少都不會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01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