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台灣都更牛步,如果改這個方式會不會比較快?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34752)

Jo Jo Chin 2017-09-20 11:42 AM

引用:
作者人肉插騷包
如果是實坪那就很不錯了


就算扣掉公設還是很划算了

水源路國宅之前有朋友在那邊租房子,又小又舊...

gdrgdr 2017-09-20 11:42 AM

引用:
作者oversky.
下面最近住戶自辦都更,我個人覺得是不錯的案件。
http://bit.ly/2hgtBE8
同一案不同新聞來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08000127-260204


更新前原是屋齡達50年的5樓公寓,戶數為178戶,每戶只有8至10坪,178*10/5=356坪(每層)
重建後每戶20坪,總建坪為178*20=3560坪
假設他是住四之一,雙倍容積獎勵,建蔽率50%,容積率400%*2=800%
原始基地要有912坪,這原始建築的空地就很多,再不然就是吃掉公有地

小肥羊 2017-09-20 12:04 PM

引用:
作者gdrgdr
更新前原是屋齡達50年的5樓公寓,戶數為178戶,每戶只有8至10坪,178*10/5=356坪(每層)
重建後每戶20坪,總建坪為178*20=3560坪
假設他是住四之一,雙倍容積獎勵,建蔽率50%,容積率400%*2=800%
原始基地要有912坪,這原始建築的空地就很多,再不然就是吃掉公有地

這次5F變13F,再過50年,再次雙倍容積獎勵,當他變26F,
100年後,變52F
150年後,變104F
啊哈,超過101大樓了耶。
每次都更都要玩一次雙倍容積獎勵才玩得下去,之後就 :think:

oversky. 2017-09-20 12:39 PM

http://bit.ly/1wmPwvj
引用:
本章所稱高層建築物,係指高度在五十公尺或樓層在十六層以上之建築物。
高層建築物應設置二座以上之特別安全梯。


72公尺超高雲梯車 全台唯三
[YOUTUBE]Sdx14nbbO7E[/YOUTUBE]

引用:
高樓發生火災時,雲梯車就是消防隊救災的必備工具,不過舊型雲梯車大約只有10到15層樓高,為了因應大廈住宅愈來愈多,全台灣引進3台可延伸到22層樓的超高雲梯車,其中一台配置在新北市,也是最新的一台。


從公設比和消防安全來說,
我不想要樓高十六層以上之建物。

n_akemi 2017-09-21 12:35 AM

引用:
作者gdrgdr
要含室內裝潢以及建商的利潤喔
想太多...如果算成本,光是外觀裝修與室內裝修少說也要兩倍。

如果要算業者的利潤...先加到十倍再來看看有沒有下文。

老老濕 2017-09-21 12:42 AM

自辦都更沒那麼簡單
光一樓就難搞定了,因為面積會變小
也就是兩個店面會變成一個

台灣住商分區根本是亂七八糟,

gdrgdr 2017-09-21 03:04 AM

引用:
作者n_akemi
想太多...如果算成本,光是外觀裝修與室內裝修少說也要兩倍。
如果要算業者的利潤...先加到十倍再來看看有沒有下文。


所以我算自建都更一戶要拿600萬已經算很少
更不要說室內坪數會少1/3
所以都更都是假的,新市鎮轉移才有可能

Earstorm-5 2017-09-21 07:01 AM

總回(分開回浪費時間): 精簡篇幅.

引導式都市計畫以日後的發展為主.
列舉過去國家資料census, 配合基礎建設歷史來做整理, 找出段落4/5年.
未來人口規劃, 先以基礎建設(水/電/交通)搭配醫院/學校做規劃 -- 傳統作法.
拉進來當地的經濟活動以及連外交通的主要搭配(這個跟國家計畫有關).
整合選定新址以上述條件做推演.

1. 這些是不被地區大小, 海島或內陸所限制, 那些都是factor被考量進去.
2. 計畫中本來就沒有再考慮被留下的那些人還有區域, 做基本維護就可以了.

此外, 不曉得的人就別亂說, 科學論證哩, 這是一份職業, 懂了?
通常都會外聘, 譬如說日本的聘請加拿大的專業人員, 拿資料去推.
然後買主國家/城市自己拿回去考量一些細部, 做他們自己的討論跟改良.
不要問我為什麼會外聘, 我不是來這裡教課的.

我都說這是實用性(所以說真的那本書寫很好, 人要學會閱讀).
考慮社會問題也就是上述#2, 那就是買主國家/城市要去協調的部分.
這是拆開的, 踩線講法就是那屬於政客的問題!

很少聽過的職業不代表不存在.

PS.
我都舉過例子, 剛開始以鐵路, 後來開發圍繞著聯外快速道路了..
還在論證? 你不如說這些大膽的嘗試, 未來成效如何還不確定.

不能理解? 那就最簡化.
有一群專門收集資料畫地圖的人, 可以相對客觀的列出從A點到B點的道路.
怎麼走過去? 要不要照建議? 建議中哪一條適合? 那是拿地圖的人的事情.

重點是什麼?
沒有那張圖, 該走的人連方向都搞不清楚!

Earstorm-5 2017-09-21 07:18 AM

... 我的壞毛病, 說了就要好好說, 所以有時候挺累的.

上述有個特點就是以宏觀來主軸, 所以並不會去在乎什麼舊市區的人, 坪數怎麼換, 法律規定公設怎麼計算等雜七雜八的事情.

其實很多現在看到的都是這類"科學"的產物, 只是到後端實行的時候, 得大量處理一些枝微末節, 也就是人與地方的問題.

所以大致分別, 就想成桃園國際機場是宏觀產物, 屏東機場是XX產物.
那前者就有牽涉到我說的專業人士, 後者不管參雜了什麼人士, 總之不是我說的那種.

宏觀與其它, 各自佔的比例在每一個方案中都不同.
隨著地區不同, 隨著文化人種不同.

這職業的人就我上課得知, 基礎的會由一般學校教授打底.
但一年至少有一個學期, 會有一個專業人士來教課, 如果沒記錯大概就教一堂.
專業的我那時候是有2個人, 他們都喜歡集中在暑假來教課, 另一個會延長到冬天學期.
其餘時間他們就是在工作.

這個扯離主題很遠了, 我只是要回覆: 這不是理論的東西, 是實際上在做的, 是一份職業.

orea2004 2017-09-21 09:37 AM

引用:
作者gdrgdr
台北的捷運還是蓋太慢,比都市化的成長比例還低

因為都政府在做啊
但你也知道政府要做這種事情會有各種阻礙
光一個路線規劃就是各種利益團體的角力戰
政府花了數年規劃出初步計畫的路線
初步計畫出現後各方利益團體就會用各種理由更改路線
接下來又要花個一兩年決定包商
之後徵收土地又是令一個戰爭
從開始規劃到正式動工可能就要10個年頭
開工後又會發生各種工程延宕追加預算
你看現在台北捷運的計畫中路線都是10多年前就在討論
要是整個都是民間企業來做,早就不曉得通車幾年了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3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