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沒人敢站電扶梯左邊! 北捷人員喊「站好站滿」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20778)

傳說 2017-01-19 04:59 PM

我是憑著「人都有趕時間的時候」的想法去空出左邊!

引用:
作者shadow2013
好一個違反人性的神奇鬼邏輯~

這世上上下樓,只聽過有想更快到達目的地的,沒聽過有想慢慢到的,
大家都想省力、更快到達目的地,但憑什麼原本就站好站滿的人要為了這些想快的人特別讓出路來。

就因為想快走的人沒權利叫站著的人讓出路來,
所以大家才叫那些,喜歡宣揚自己有快速通行權利的人去走樓梯。

機場設電動走道,是因為走道又臭又長,為了讓旅客舒適才做這樣的設計,
並沒有把使用者區分成想快走,或是不想快走的。
自己被擋住的時候,不想辦法繞過去,或是改道,
難道要氣在心裡,然後怪別人為什麼不閃旁邊一點?

叫別人讓,只問,憑什麼?

allenroy0414 2017-01-19 05:01 PM

引用:
作者lompt2016
這就跟機場或是常通道為何要設電動步道一樣
因為更省力更快
你也可以說想要慢一點的 就去走樓梯 慢慢爬
不想走的 去搭電梯就好了
這種吵不完
事實上世界各國大多都有此一成文或是不成文規定
包含創始的英國迄今都是如此


你先思考一下
最省成本的做法就是全部做成樓梯
讓大家都用走的
那為何要設電扶梯?
為何要設電梯?
為何要增加成本?
若沒有電扶梯你會覺得捷運是個沒有效率的交通工具嗎?
電扶梯的設置是要讓你走得更快嗎?
電梯的設置是要讓你走得更快嗎?
若要讓你走得更快又幹嘛要降速?
應該是要減少不方便而不是更快
原本的使用方式就不是這樣 貪圖自己的快速 而犧牲別人正當使用的權利
這樣叫做有禮貌?
就跟博愛座很像 博愛座明明就是一個座位 沒有特別需求的人在
他就是一個空座位 就是可以使用 這種莫名的規定導致一個座位在那沒人敢坐

電扶梯也是一樣 沒人說不可以在電扶梯上行走 但是我要行走是自己的問題
我可以一個一個去跟人說借過因為打擾別人的是我 不是站在那邊的人
人家站在那根本沒有甚麼禮貌不禮貌的問題 他是正確使用工具的人我是偷雞的人
行走的工具就在旁邊 只是我想偷懶 打擾別人的當然是在電扶梯上移動的人
若行走移動者的工具不是樓梯 那樓梯到底設來幹嘛?

42章經 2017-01-19 05:19 PM

引用:
作者傳說
我是憑著「人都有趕時間的時候」的想法去空出左邊!


站好



差多久?

10秒?20秒?

真的不能等嗎?

shadow2013 2017-01-19 05:20 PM

引用:
作者傳說
我是憑著「人都有趕時間的時候」的想法去空出左邊!


喜歡站右邊,無所謂~

只要不去指著站左邊的人,唸一些有的沒的,大家相安無事。

傳說 2017-01-19 06:07 PM

轉公車的話可能差一班車
以忠孝復興站轉乘來說可能會差到二班捷運!

我不趕時間就站右邊了.....

引用:
作者42章經
站好



差多久?

10秒?20秒?

真的不能等嗎?

金蛇纏沾手 2017-01-19 07:37 PM

趕時間為什麼不提早出門而是叫別人讓路
電扶梯是省力裝置不是省時裝置,站好站滿有啥不對
更別說萬一走動時把人撞倒受傷了要負責嗎

要不要乾脆說電扶梯應該空著留給趕時間的人走
其他不趕時間的乖乖去旁邊走樓梯

滄桑v2 2017-01-19 07:40 PM

這吵好久了

乾脆改成乘客站兩邊, 急的走中間.. :flash: :flash:

凱旋新境 2017-01-20 08:53 AM

趕時間的人,除非你每秒幾百萬上下,
大家才需要把左邊空出來讓你快走
所以只要機器偵測到在電扶梯行走的人
一律視為有錢人扣200

不過通常有錢人不會搭捷運 :laugh:

a09036 2017-01-20 09:16 AM

今天做生意
一個小姐說先給她
因為她要擺攤快來不及了
然後先來的就說沒關係先給她
所以她擺攤來不及
到底是她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
來不及不是應該早點出門嗎?

arnan 2017-01-20 09:28 AM

引用:
作者sutl
各有一把尺就是最糟糕的情況,直接立法禁止走動或是讓出左側,這樣才沒有爭議。


Bingo...要馬就禁要馬就開放
勸導什麼的都是狗屎...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46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