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AMD CEO稱Zen架構性能提升遠不止40%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97776)

h7878220 2016-04-27 05:24 PM

引用:
作者Stone Crab
我忘了當年到底是P4 EE先出還是Athlon64 FX先出,
一舉把消費級旗艦CPU價格定在$999美金之後就沒下來過.

$999的P4EE我從來沒買過,
$999的FX倒是買過三顆.
(FX-53, FX-57, FX-60)
:cry: :cry: :cry: :cry:


第一顆是P4 EE 3.4G 2004年二月份就開賣了 $999
FX-53 2004年3月 $799 不花$999買不到
FX-55 2004年10月 $827 不花$999買不到
FX-57 2005年6月 $1031 正式賣的比intel貴

Stonehendge 2016-04-27 05:28 PM

引用:
作者野口隆史
其實雖然現在一大堆多媒體指令集
你可以把它想成以前學生考試,OPEN BOOK的查表函數
將一些通用的計算結果公式化起來,縮短CPU運算的時間
其實現在寫程式做優化,大部分都是交給編譯器來做
99%以上的環境,編譯器幾乎都可以很好的針對CPU架構優化程式性能
少部分例如H.264/H.265會更依賴hand code
也就是手工代碼,這才需要真正理解cpu架構
這樣的方式好處是性能會比編譯器自動優化更強


其實不只data-level parallelism
有些時候是要注重指令排程及data structure以避免掉hazard的發生
不過現在大部份都靠compiler及CPU本身的re-order mechanism去解掉
再加上大部份的programmer都只用高階語言來開發,連inline assembly都很少人用
不知道該說是compiler太強還是新一代的programmer太懶?
另外一個現象就是不同領域的人分的太清楚
EE出來的人通常會把自己侷限在固態電子電路的範圍內(我把CPU/system performance搞好就好,software不關我事)
mathmatic/algorithm/software出來的人會把自己侷限在軟體的範圍內(app function有出來就好,系統跑的快不快是那群H/W阿宅的事)

引用:
作者野口隆史
現在移動設備越來越多了
很多寫android程式的人
其實根本不懂優化
不過這其實也不難理解
只會寫JAVA的人本來就比較不會去注意程式優化的部份
因為那是VM的事情
所以之前才會有那種拿20年的quake老code
說JVM下byte code比原本的c/c++ native code還快
然後說JAVA比C/C++還快的笑話發生


會這樣的原因是大部份使用者根本就不在乎軟體跑的慢一點或會頓(stutter),反正只要不會lag到完全卡住就好了
程式設計師當然也懶得去檢視自己的演算法是否有效率
以手機來講
我自己的手機CPU是S801,家裡長輩用的是cortex A7的機種
每次我拿他們的手機來用都覺得好慢,滑個螢幕都一頓一頓的
可是他們自己倒是完全不在乎,我每次說要買新手機給他們都說不用
對很多人而言也是一樣,反正只要通訊軟體能接收到正妹傳來的"安安/嗯嗯/去洗澡"訊息就好了
跑的快不快到是其次 :laugh:

EANCK 2016-04-27 05:41 PM

引用:
作者Stone Crab
我沒看過這份所謂不能公開的文件,當然無法評論其真實性.
不過現階段的確看不出來AMD有威脅到頂端價位帶的產品.
上次FX 9590已經示範了一次什麼叫自取其辱.

至於這幾天造成AMD股價大漲的中國新聞應該跟消費級市場沒啥關係吧.
人家老共中科院要的是x86伺服器級產品也就是Opteron那類的,
而且很可能還不是多新的,要不然光是美國科技輸出那關就過不了.


中國絕大部份的資產在共產黨黨員手中,且基於政治層面的考量,
中國官方企業設計消費級cpu去供給中國市場似乎在醞釀階段。

中國和amd簽了甚麼技術轉讓,我們不得而知,但有可能那些技術也適合應用在消費級cpu。

再來就是才區區2.93億美金的分期付款,為何能造成股市上漲53%?
我覺得市場反應過度了,不就之後會跌回來,除非中共保證amd在中國有一定市佔率。

這2.93億美金的分期付款只是拖延amd倒閉的時間,並無法扭轉逐漸死亡的情勢;
如果是一次性注入29.3億美金,那還有可能起死回生。

至於關於zen的資料,3個月後就會有一些官方聲明出現了,
現階段還沒甚麼有可信度的消息,其實不難推估zen真的不怎麼行。

orakim 2016-05-01 08:36 PM

> 我先前聲明過根據一份不能公開的資料, zen (或為 zen+)的 ipc只有接近 intel 2000 series的水準,
> 也就是說,zen 做到 4C8T 是最適合的, 想吃6C12T的市場太無力了,超過則完全是找死,
這也沒什麼公不公開的,就AMD已經公佈的PPT的資料(就是標題的這個)
4C8T 算出來就是Sandybridge的i5左右,問題在新製程 時脈可以多少

Sioux 2016-05-06 10:59 PM

 
http://www.taiwanfansclub.com/article-383579-1.html
 
 
 

Stone Crab 2016-05-15 11:02 AM

Intel Broadwell-E 確切價格出爐

i7-6800K (6/12, 15MB, 140W) $412
i7-6850K (6/12, 15MB, 140W) $587
i7-6900K (8/16, 20MB, 140W) $999
i7-6950X (10/20, 25MB, 140W) $1569

vampire 2016-05-15 12:06 PM

引用:
作者Stonehendge
其實不只data-level parallelism
有些時候是要注重指令排程及data structure以避免掉hazard的發生
不過現在大部份都靠compiler及CPU本身的re-order mechanism去解掉
再加上大部份的programmer都只用高階語言來開發,連inline assembly都很少人用
不知道該說是compiler太強還是新一代的programmer太懶?
另外一個現象就是不同領域的人分的太清楚
EE出來的人通常會把自己侷限在固態電子電路的範圍內(我把CPU/system performance搞好就好,software不關我事)
mathmatic/algorithm/software出來的人會把自己侷限在軟體的範圍內(app function有出來就好,系統跑的快不快是那群H/W阿宅的事)



會這樣的原因是大部份使用者根本就不在乎軟體跑的慢一點或會頓(stutter),反正只要不會lag到完全卡住就好了
程式設計師當然也懶得去檢視自己的演算法是否有效率
以手機來講
我自己的手機CPU是S801,家裡長輩用的...


vc x64不能用inline assembly了
要自己弄 .asm 所以比以前麻煩了許多
如果同時要x86 x64 那就更麻煩 x86只能內連, x64只能丟外部檔案

:cry:

Stonehendge 2016-05-23 08:57 AM

Zen或Kabylake快出吧
服役7年的老socket-1156 I5系統已經快不行了,最近當機連連

看來趕不上Win10免費升級期限....... :cry:

everspiral 2016-05-23 01:12 PM

引用:
作者Stonehendge
Zen或Kabylake快出吧
服役7年的老socket-1156 I5系統已經快不行了,最近當機連連

看來趕不上Win10免費升級期限....... :cry:


你可以用舊電腦先升級,等新電腦組好之後再打電話給微軟啟用 :flash:

cdx 2016-05-23 01:29 PM

引用:
作者Stonehendge
Zen或Kabylake快出吧
服役7年的老socket-1156 I5系統已經快不行了,最近當機連連

看來趕不上Win10免費升級期限....... :cry:

弄個微軟測試帳號(就是把MSN帳號轉測試人員
就免費爽爽用了~
我用一年多了~真爽= =

也沒啥大問題,就是比較喜歡更新而已
http://www.ithome.com/html/win10/163188.htm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21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