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肇事畫面曝光 揭砂石車輾斃護理師真相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39391)

FullHD 2017-12-21 12:10 PM

肇事畫面曝光 揭砂石車輾斃護理師真相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171220/1262745/
砂石車還這樣開車 :confused:

bigDDD 2017-12-21 12:12 PM

很多大車開車都覺得自己最強大也就根本不會管別人死活
更何況是方向燈這種對他們來說打了根本是浪費時間的事情
不過說真的開車還是較為安全啦
個人現在為了安全晚上也盡量不要出去
畢竟一堆酒駕的撞到你倒楣的也是自己而已


r.i.p

Earstorm-5 2017-12-21 12:25 PM

台灣很多用路人都是在路上玩誰比較囂張的遊戲, 這就是為什麼我堅持開車或騎樓下走路.

好幾次過馬路差點被汽機車撞到, 反正就是chicken啦! 至於燈號.. 前提最好是不要考量對方有沒有按照規矩打燈, 那是出事後要辯論的.

hoba 2017-12-21 12:35 PM

真相是什麼有差別嗎?

人都死了,真相能讓她復活嗎?

不能...

賠?要拿什麼賠?

他兩手一攤說他沒錢賠,能當場扒了他的皮抵債嗎?

不行...

關?台灣對這類業務過失致死的罰則根本就不痛不癢

不怕....

鬼島日常只能自求多福,別拿生命捍衛路權

快不過七秒,慢就要七天了

bpoff 2017-12-21 12:37 PM

我看那個影片......看起來是道路在路口銜接處不是一直線而必須有小轉折......或許是施工的關係?......
所以卡車的行進路線不是完全直線......但是一般來說在這種狀況下卡車應該仍舊算是直行方?....
反而機車才是轉彎的那方......?

是我看錯/沒看懂......?

Earstorm-5 2017-12-21 12:42 PM

引用:
作者bpoff
我看那個影片......看起來是道路在路口銜接處不是一直線而必須有小轉折......或許是施工的關係?......
所以卡車的行進路線不是完全直線......但是一般來說在這種狀況下卡車應該仍舊算是直行方?....
反而機車才是轉彎的那方......?

是我看錯/沒看懂......?


不曉得機車是右轉過來還是同樣直行遇到道路縮減.

但! 卡車是後來居上. (不論哪個方向都是從機車後而來)

BALA 2017-12-21 12:47 PM

引用:
作者bpoff
我看那個影片......看起來是道路在路口銜接處不是一直線而必須有小轉折......或許是施工的關係?......
所以卡車的行進路線不是完全直線......但是一般來說在這種狀況下卡車應該仍舊算是直行方?....
反而機車才是轉彎的那方......?

是我看錯/沒看懂......?


他是個道路彎曲的馬路
原來是兩線道
過了路口還是兩線道
只是有角度

影片上卡車原來在內線
過了路口後直行變成在行駛在外線因此跟機車擦撞
百分之百是卡車的錯
無庸置疑

credopcdd 2017-12-21 12:53 PM

R.I.P.....

BMG 2017-12-21 12:59 PM

引用:
作者bpoff
我看那個影片......看起來是道路在路口銜接處不是一直線而必須有小轉折......或許是施工的關係?......
所以卡車的行進路線不是完全直線......但是一般來說在這種狀況下卡車應該仍舊算是直行方?....
反而機車才是轉彎的那方......?

是我看錯/沒看懂......?

看新聞說
那個根本是政府怠惰不做為造成
因為捷運施工所以在那個路口銜接處設了機車停車場
捷運施工完了不恢復原狀
繼續放任那個危險路口存在
等到出事死了人
相關單位才趕快一起會勘要把那個危險路口消除

bpoff 2017-12-21 01:01 PM

引用:
作者BALA
他是個道路彎曲的馬路
原來是兩線道
過了路口還是兩線道
只是有角度

影片上卡車原來在內線
過了路口後直行變成在行駛在外線因此跟機車擦撞
百分之百是卡車的錯
無庸置疑


問一下....."原來在內線 過了路口後直行變成在行駛在外線"
這樣算違規嗎?......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21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