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儲存媒體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blair
Elite Member
 
blai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226
PlexMaster本來就是外接的機器...
     
      
__________________
~愛由一個笑容開始,用一個吻來成長,用一滴眼淚來結束。
當你出生時你一個人在哭,而所有在旁的在笑,因此請活出你的生命,
當你死的時候,圍繞你的人在哭而你便是唯一在笑。~
舊 2002-12-19, 12:17 PM #3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air離線中  
blair
Elite Member
 
blai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226
また、小林氏は、SCSIの場合「データ転送レートを落とした方が音質が向上する」と言う。例えば、ハードディスクにいったん落としてそこから記録するのとオンザフライ(CD to CD-R)で直接記録するのであれば、「オンザフライで直接書いた方が音が良い」。

 これには理由がある。記録時に使用するメモリ上のバッファを減らし、極力電気的な影響を排除できるからだ。「USBやIEEE 1394接続の機器を使用する場合、ATAPIをUSB/IEEE 1394に変換するときパラレルをいったんシリアルに変換するわけですが、そのときデータのバッファリングをします。そのバッファの精度を良くしてやると、今度は通信系のジッタが良くなります。そこでも、音が変わります。パソコンレベルで見ると、音が悪い要素がいっぱいあり過ぎるんです。そこを直すと音が良くなります。電源しかり通信系しかりです」(小林氏)。

前面不翻...小林先生有點言不及義(或是說翻成中文真的很奇怪)...

第二段把上一段的原因說出來了,翻第二段.

在燒錄時避免使用記憶體(這就是第一段說的為什麼on the fly會比先存到硬碟再轉到燒錄機上的音質好的原因),也能更徹底的將電氣的影響排除.在使用到USB或IEEE1394時,由於會將信號由平行轉成序列,中間會有將data Bufferring的過程.若是這過程中buffer的精確度能改善的話,jitter的現象也能獲得改善(小林先生在前面幾段有提到過最好連buffer memory都採外接及獨立電源的方式).在個人電腦上,會破壞音質的因素太多了...這些都必須克服才能有更好的音質.無論是電源還是信號傳輸的部分.

真的不會被抓吧...
 
__________________
~愛由一個笑容開始,用一個吻來成長,用一滴眼淚來結束。
當你出生時你一個人在哭,而所有在旁的在笑,因此請活出你的生命,
當你死的時候,圍繞你的人在哭而你便是唯一在笑。~

此文章於 2002-12-19 12:36 PM 被 blair 編輯.
舊 2002-12-19, 12:26 PM #3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air離線中  
kkevin
Regular Member
 
kkevi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薩依希斯賽利斯星系
文章: 71
Re: Re: Plextor專訪:怎樣製造出能燒出好音質CD的燒錄機?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JoyFan


1.認同,燒錄機的電源是否穩定原本就相當重要
2.認同
3.沒用過 Plextor 的黑色機種不便發表意見
4.我覺得這句的 "信號" 有點問題,嚴格來說應該是指 "資料" 吧 ? 若經由 IDE 介面所傳送的 "信號" 有問題,那我想 IDE 的硬碟也別玩了,因為所傳的資料都有問題,這句話我覺得有可疑之處
5.這點就更誇張了,要知道 ON THE FLY 的燒錄方式 SOURCE 只讀一次,而且並沒有重複比對資料是否正確,跟 EAC 這種軟體所提供的功能差太多 (可對 SOURCE 做 OFFSET 並且可重複讀取資料),若是已燒錄品質而言,我想由EAC 所做出來的光碟並不會比 ON THE FLY 差

以上若有錯誤還請不吝指教


關於您的部分論述,小弟有一點意見,提出來與您討論..

1~2的部分小弟持相同意見,3的部分小弟並不瞭解,不予論述。

4.小弟以為這裡應該是"信號(signal)"而非"資料(data)",資料有問題,那才真是掛了。信號所產生的問題可以透過一些裝置過濾或修正,但是相對要犧牲一些速度跟穩定性,資料出問題,應該沒辦法修正吧?

5.關於這點,小弟以為這部分有些許可議之處,真正on the fly的效果遠遠比先做image來的好,不過這裡的先決條件是來源沒有刮傷或是嚴重難以讀取的情形之下。
在測試燒錄機的燒錄品質時,接上的不是電腦而是對拷控制器,給予穩定的電源,這樣可以免於來自於電腦以及電源所造成的影響(或是說干擾? 雜訊?)。對拷控制器傳送給燒錄機與光碟機的指令,遠比電腦所傳送的指令來的單純穩定。這些影響對於Data Mode不太容易看出來,畢竟重視正確的Data mode有另外加入了修正碼(不知這樣亂翻是否有違原意),保證資料的正確,但是對於VCD? Audio CD? 這類不含ECC/EDC的Mode,所照成的影響就比較重要了。關於"Jitter"(時基誤差),記得曾經有朋友做過實驗,on the fly對於Jitter的影響的確低於先做成Image再作燒錄。

至於您說的source只讀一次,沒有重複比對?小弟對於這部分也有一點不同的看法,燒錄板上有許多討論就是關於c1 error rate的(我在這裡簡稱c1),c1就是為了幫助光碟機能夠正確讀取的偵錯碼(也不知這樣翻譯是否恰當),有在c1=0 c2=0時,光碟機對於source才會"只讀一次",其他情形下,光碟機對於同一個block的資料應該會多次的確認資料。

以上是小弟就自己所知的部分提出討論。供大家參考看看。


---
感謝idiot大大指正,Jitter應該解作時基誤差。

不過如果不懂內容,我覺得有翻沒翻好像差不多...

此文章於 2002-12-19 01:14 PM 被 kkevin 編輯.
舊 2002-12-19, 12:33 PM #3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kkevin離線中  
blair
Elite Member
 
blair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1
您的住址: 地球
文章: 6,22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delies

恕刪....

也謝謝 blair 大的翻譯,看懂日文,有些時候真的比較有利...


還好啦...
老師是不會管我擅長啥東西的...
日本文學史不唸還不是保送大五...

還有,我不是大...我只有每天晚上嗯嗯一次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
~愛由一個笑容開始,用一個吻來成長,用一滴眼淚來結束。
當你出生時你一個人在哭,而所有在旁的在笑,因此請活出你的生命,
當你死的時候,圍繞你的人在哭而你便是唯一在笑。~

此文章於 2002-12-19 12:54 PM 被 blair 編輯.
舊 2002-12-19, 12:40 PM #3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lair離線中  
adelies
Elite Member
 
adelie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不想用引用了,所以就直接複製過來... ^^"

原來的文章在: LastFirst

之前有和 takuro 大討論為何 Jitter 的問題,不過沒結果,主要卡在:

既然 C1 錯誤時可以更正回原來的資料 (C2 不可),而光碟讀取時會讀進 Buffer,所以,看起來只要 C2 為 0 時,Jitter 應該不會影響到聲音。因為所有的資料都能被重建 (在 Buffer 裡面),然後再傳給 d/a 轉換,照理講應該不會影響 "時基抖動" 的才對。可是看討論與廠商的資料,感覺又不是如此,Jitter 的確會影響音質好壞。

這點,一值很困惑,到底影響的機制在哪... ~>__<~


-----------------------------------------------------------------------------------------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C1、C2」是幹嘛的,簡單說來,就是一種 CD 上用的錯誤檢查/修復機制 (Error Correction)。以下節錄一段 Piano 網友在 PCZone 的文章「光碟裡頭的東東 Part1」:


上圖便是 CD 上面的坑洞示意圖 (出自 CDRInfo 網站),但是,試想要在一塊那樣小的範圍裡面「刻上」無數的洞,很難去控制每個坑的大小、間距都一模一樣,所以造成所謂「Jitter」的現象:

機器判別 0 與 1 的方式示意圖:(From ~ CDRInfo 網站)




上圖就是因為坑的大小、間距... 等不同,所以 0 與 1 的判定不可能完全遵守完美的時序,用白話文說∼

各位都有手錶吧!假設今天台灣所有人約定好在中午 12:00 一起跳起來,並只有兩種高度,一個是 10cm,一個是 20cm,但是結果絕對會有誤差!因為:

1. 每個人的手錶不可能完全和「中原標準時間」一麼一樣。
2. 每個人看到手錶、到跳起來,中間的反應時間也不一樣。
3. 每個人都只能儘量跳到符合標準的高度,但是不可能正好是 10cm、20cm。

同樣的道理,CD 上面的坑的大小、間距都不可能一模一樣,所以,在讀取時就會產生「Jitter」這種時序誤差!而像 Yamaha 的 Audio Master 燒錄技術,就是把坑的大小拉大,減小 Jitter 的效應。

說了一堆,好像和 C1 和 C2 一點關係都沒有,其實上面主要目的除了告訴大家 CD 其實存在有許多「錯誤」,就算上面所有的「坑」都正確,也會有 Jitter 的問題,加上人有失手、馬有失蹄,當「坑」有錯誤時更需要一些機制來復原您寶貴的資料!

CD 光碟上目前使用的錯誤檢偵機制叫做 CIRC (Cross Interleaved Reed-Solomon Code),並有兩層 (Layer) 的錯誤更正,就是所謂的 C1/C2:

C1:負責最底層的位元 (bit) 錯誤更正
C2:負責每個 Frame (框架) 的位元組 (byte) 錯誤更正 (1 Frame = 24 bytes; 1 Block = 98 frames = 2352 bytes)

附註:再下去的內容小弟也是看的霧颯颯,而且一般人也不需要知道那樣多,所以略過。(其實是小弟想偷懶... )

至於什麼是 Block 呢?您可以把他想成是 CD 裡面一個單位的固定紀錄大小,大小就是 2352 Bytes (最後一個枯燥的部分)。在「資料 CD」中,事實上只用了其中的 2048 Bytes,剩下來的 276 Byte 以及 4Byte 分別裝了 ECC (Error Correcting Code) 及 EDC (Error Detection Codes),等於又加了一層錯誤回復的機制,讓您的資料有更安全的保障!

但是「音樂 CD」不一樣,為了塞入更長的音樂,當初制定規格時,是把這 2352 Bytes 的資料通通拿來記錄「音樂」,沒有像「資料 CD」有 ECC/EDC 的機制,所以,如果連 C2 都發生不可還原的錯誤 (就是無法藉由錯誤更正回復原始正確的資料) 時,Player 會用內插法去試圖「假想」出原始的聲音波形,如果情況再更嚴重一點,Player 也只好兩手一攤,您就可能會聽到討厭的「喀」一聲!

所以,C1 C2 的錯誤在「音樂 CD」的重要性會比「資料 CD」來的大,而 C1 C2 的值和燒錄機、燒錄片、燒錄速度、燒錄環境... 等都有關,所以,您才會看到每次這類的測試,不是用不同燒錄機測試 (但固定燒錄速度、燒錄片)、就是用不同燒錄片 (但固定燒錄機、燒錄速度)、或者用不同的燒錄速度 (但固定燒錄機、燒錄片) 來做測試,看到底怎樣的組合會讓 C1/C2 的值降低。
-----------------------------------------------------------------------------------------
舊 2002-12-19, 01:01 PM #3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elies離線中  
adelies
Elite Member
 
adelie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1
您的住址: Cape Crozier
文章: 6,122
找到了,之前和 takuro 大的討論在這裡 (應該是他點醒小弟問題的所在):

[轉貼]音樂光碟燒錄技術 (Page 2)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er&pagenumber=2



感覺除非是 C1C2 不能校正正確的音樂資料,不然看上面的圖,實在對 CD 的讀取時 Jitter 如何影響音質感到懷疑!反而是 D/A 的地方好像有決定性的影響...

還盼解惑...
舊 2002-12-19, 01:08 PM #3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delies離線中  
jasonec
Master Member
 
jasonec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Expanse(廣域)
文章: 1,565
Thumbs u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0936010
我也覺得這是把SCSI過度神話...燒錄品質與SCSI並沒有直接關係...
個人淺見...既然資料已經是數位化...雖然信號傳送是類比脈波...但是勢必有位準校正及偵錯機制.就算兩點間的信號被干擾.接收端也會偵測並修正或是通知傳送端重傳.所以這些數位傳輸的地方應該都是已解決的問題.那麼問題應該出在數位要輸出成為最終類比信號的部分(雷射輸出.小信號輸出.音頻信號輸出...等等).而這一點無論IDE或是SCSI都會遇到.因為都是處於主機機殼之中.而雜訊源(匯流排之間的信號干擾.電源部分的漣波信號.元件信號切換時的雜訊.高頻元件的高頻信號放射...等等)或許直接/間接干擾到最終D/A元件...這時類比輸出部分由於已經是最後輸出階段.來不及有修正的階段.這就是問題點...

會影響燒錄品質的還有工作電源的部分.而影響工作電源除了原本AC轉DC的問題還有鄰近電路的影響.因為電源位準將會影響到電晶體工作點的位置.若是沒有完善的工作點控制.一但VCC變動.工作點就會偏移.輸出的雷射功率也隨之會飄移...

討論電源方面造成的影響.有在玩AV的人一定相當清楚.純淨的電源才是好聲的基石.而在PC上由於都是高頻電路加上電源供應器的考量.主機上的雜訊相當多.除非有將輸入的電源再次過濾及電磁遮蔽.否則根本不用說高品質了...

不過外接也不一定好到哪裡...市面的外接盒.光看那變壓整流的部分...實在無法達到高等級需求...真正要好.電源供應部勢必另外做了

給0936010大大拍拍手!
同意你的觀點.
原文如果套用到 "拷貝LP/TAPE" 等Analog上, 我也許同意.
數位燒錄的東西, 除了爛到會有 "爆音"
說什麼因素會影響 "音質" 個人覺得都是天方夜譚.
想太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
We are the Borg. Resistance is futile!!
舊 2002-12-19, 01:12 PM #3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asonec離線中  
yaowenchang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318
個人覺得有點虎濫...
為何不說所有的排線都要越短越好....這樣訊號走的距離才是最短?
舊 2002-12-19, 01:16 PM #3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yaowenchang離線中  
dsdd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市
文章: 5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okog123
你怎會知道燒不死沒有啟動,如果說燒680MB要10分鐘,但是卻燒了13分鐘,就有可能啟動,扣掉傳資料到暫存區,導入導出的時間,以前燒不死主要應付
於暫存區資料錯誤,燒不死有沒有啟動看燒入時能不能開多個視窗作事還能很順就知道,現在高倍速燒錄機更是常啟動燒不死


這很容易知道吧
只要啟動燒不死 第一緩衝區會先掏空 如果從頭到尾都是滿的 怎麼個啟動法
再加上有的機器只要一啟動 LED會變色 一看就知道
再來 燒音樂通常速度都開很低 除非 電腦太慢要不怎麼可能啟動??
舊 2002-12-19, 01:45 PM #3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sdd離線中  
JoyFan
Master Member
 
JoyFa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縣
文章: 1,815
Re: Re: Re: Plextor專訪:怎樣製造出能燒出好音質CD的燒錄機?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kkevin


關於您的部分論述,小弟有一點意見,提出來與您討論..

1~2的部分小弟持相同意見,3的部分小弟並不瞭解,不予論述。

4.小弟以為這裡應該是"信號(signal)"而非"資料(data)",資料有問題,那才真是掛了。信號所產生的問題可以透過一些裝置過濾或修正,但是相對要犧牲一些速度跟穩定性,資料出問題,應該沒辦法修正吧?

5.關於這點,小弟以為這部分有些許可議之處,真正on the fly的效果遠遠比先做image來的好,不過這裡的先決條件是來源沒有刮傷或是嚴重難以讀取的情形之下。
在測試燒錄機的燒錄品質時,接上的不是電腦而是對拷控制器,給予穩定的電源,這樣可以免於來自於電腦以及電源所造成的影響(或是說干擾? 雜訊?)。對拷控制器傳送給燒錄機與光碟機的指令,遠比電腦所傳送的指令來的單純穩定。這些影響對於Data Mode不太容易看出來,畢竟重視正確的Data mode有另外加入了修正碼(不知這樣亂翻是否有違原意),保證資料的正確,但是對於VCD? Audio CD? 這類不含ECC/EDC的Mode,所照成的影響就比較重要了。有一個名詞 "Jitter"小弟不知道該怎麼說明比較好,但是記得曾經有朋友做過實驗,on the fly對於Jitter的影響的確低於先做成Image再作燒錄。

至於您說的source只讀一次,沒有重複比對?小弟對於這部分也有一點不同的看法,燒錄板上有許多討論就是關於c1 error rate的(我在這裡簡稱c1),c1就是為了幫助光碟機能夠正確讀取的偵錯碼(也不知這樣翻譯是否恰當),有在c1=0 c2=0時,光碟機對於source才會"只讀一次",其他情形下,光碟機對於同一個block的資料應該會多次的確認資料。

以上是小弟就自己所知的部分提出討論。供大家參考看看。


4.或許是小弟誤解了原作者的意思,所以把 "信號" 認為是所謂的 "資料",造成妳我的觀點不同,但話說回來,對於您 "信號" 的觀念,小弟我也抱持者相同的看法

5.至於關於 on the fly 這部分,就拿音樂 CD 來說吧,小弟的意思是當以光碟機在作 source 時,應該是對整片的光碟所有的"track"讀取,然後邊行燒錄的動作,但也因為 on the fly 的燒錄模式是對整個 track 作讀取的動作,但是卻沒做資料大小的比對,於是乎在母片品質不良下就會產生一些問題 (ex: 在沒有 ECC/EDC 的模式下燒出來的cd 會爆音,vcd 會馬賽克)

但是在有重複比對資料再燒錄就不同了,因為對整片光碟作讀取的動作,所以每讀一次就有一次系統就會顯示光碟的檔案大小,經由重複的比對若是檔案的大小一樣 "理論上" 應該會比在 one the fly 時在 block 作的比對在資料的正確性上更正確才是

以上若有錯誤請指教
__________________
塵封在心底的美好回憶,原來我們不曾忘記,只是.......想不起來罷了 ..........
舊 2002-12-19, 01:56 PM #4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JoyFan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1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