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超越86的是87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6
文章: 27
台灣文化是一個什麼虧都不想要國家嗎?

不管是國外投資,開發,建設,能源外交等等各方面....總是啥都不想要,應該說,一點點虧都不願意吃,只要利益,而在這前提下,也完全拿不出任何配套,也沒有管理執行力,所以就只能一直放大缺點來拒絕,相當鴕鳥。

而台灣商人也秉持同樣的文化特質,所以一堆黑心食品胖達人,大巨蛋,亞泥。

     
      
舊 2017-06-17, 06:42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超越86的是87離線中  
超越86的是87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6
文章: 27
舉個能源方面有名的例子



偏偏生育率還名列全球最低排行榜前矛。

此文章於 2017-06-17 06:54 PM 被 超越86的是87 編輯.
舊 2017-06-17, 06:53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超越86的是87離線中  
davidxyz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5
文章: 18
之前看過有人放一篇文章說明台灣狀況,
這篇文章大制內容是:
台灣某間小公司正在開發一種新技術,
該技術研發日程大致有4段,
目前已經做到了第3段成功,
剩下來的第4段也成功的話新技術就出來了,
而美國那邊也說如果新技術出來就會下單

可是目前資金有點緊,
所以該公司老闆就去籌資找人投資,
而幾乎所有找來的投資人都說一句話,
那就是........"要等到看到美國那邊下單後才會投資!"
X的! 美國都下單的話還有必要找你們來分嗎?
台灣所有產業都是如此,
台灣人的文化跟想法都是想用"最少的支出來獲得最大利益"

但現實中,
支出越少通常越難有高利潤!
台灣都做代工,
做代工不用花大錢和時間做研發和品牌,
支出降到最低了(cost down),
但利潤呢?
看似也是最低!
舊 2017-06-17, 07:12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avidxyz離線中  
rockindy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70
不夠貪,容易滿足

夠貪,才能看得長遠

想找投入 10元,可以賺 100元,賺十倍

卻不知道投入 10000元,賺 50000,只有五倍卻賺得更多
風險還比賺十倍低

低投入,高獲利,又低風險,只有台灣的違法黑心事業辦得到

此文章於 2017-06-17 11:13 PM 被 rockindy 編輯.
舊 2017-06-17, 11:05 P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rockindy離線中  
超越86的是87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6
文章: 27
台灣企業的創新困境
by Chih-Hao Tsai

近年來,很多台灣企業都意識到創新的重要。大家相繼開始「導入」各種設計思考的方法,但未必都很順利。問題的根源,還是企業文化。

Provincial Highway 21

台灣企業多半認為創新就像製造,只要依流程操作方法就能有確定的創新產出。但是套公式就解得出來的不會是問題,照程序就做得出來的也不會是創新。創新的風險大得多。台灣企業很難參透這點,常有方法中心主義的迷思。覺得找一群人照知名設計公司的方法做一小段時間就會有一樣厲害的產出,而且常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了。

如果企業低估了創新的風險,就會出現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心態。但這心態只會有反效果。團隊會擔心失敗而趨於保守,最後只會抵達一個確定的終點:真的失敗。台灣企業普遍看得不夠遠、不夠深、不夠細。對趨勢沒有敏感度,不敢下大賭注。如此不僅不可能大贏,甚至有可能大輸。因為什麼特色都沒有,到最後就是都變成泡沫消失在海面。

也有很多人誤解了破壞性創新。破壞性創新表面上是打破既有的商業模式,但這打破並不容易。周處除三害,你必須先破壞自己習慣的框架。轉換觀點,才有可能發現潛在需求。很多人談破壞性創新都只是為了偷懶,想要不改變自己的死腦筋就輕鬆找到成功的商業模式。

這些小家子氣的心態也反映在行銷上。台灣企業超級小器,連「略施小惠換取更大回報」這麼基本的招數都不會用。越小器,人家越想佔便宜,然後你就變得更小器。自以為會做生意卻連說服與態度改變的基本道理都不懂,只會挖洞埋自己。難怪連行銷都輸人。

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也少有真正的創新。只有三個「過度」:過度行銷,過度設計,過度以商品為中心。在既有框架內過度行銷或設計卻缺乏真正突破框架的創新,人們很快就膩了。沒有以人為中心,就很難觸動人心。

總之,當品牌大廠展示中心像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像紀念品店,你知道這個國家問題大了。

開放又能夠承擔風險的企業文化,是導入各種方法的基礎。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導入方法帶來一些衝擊也不無道理,但不能迷信方法中心主義。高層不要一天到晚叫別人改變自己都不變,更不要急著衡量成效。轉換心態比操作方法重要得多。要喚起員工的動機、興趣與樂趣,讓創新的力量由下往上匯聚。

企業文化無法在一夕間改變,包括 CEO 的氣質。蘋果公司由 CEO 親自發表新產品,台灣企業東施效顰,味道就是不對。有些事就是很難用行銷包裝或量化指標衡量。企業文化沒有生活味與想像力,台上的主角也就少了懂得體驗生活的氣質與想像未來的熱情。你怎麼裝都裝不像的。
舊 2017-06-17, 11:55 PM #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超越86的是87離線中  
超越86的是87
*停權中*
 

加入日期: Dec 2016
文章: 27
看了MOD最近剛上的免費電影「看見台灣」,深深覺得這個島上充滿了癌細胞,還是快毀滅吧!別再讓癌細胞傷害這塊土地了。
舊 2017-06-18, 12:21 AM #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超越86的是87離線中  
P&W
Elite Member
 
P&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l 2001
您的住址: Red Planet
文章: 4,277
跟政府交手的結果,瞭解到其實問題很簡單....

有些政府高層其實想做,至少嘴巴想做-->但礙於選舉不敢得罪樁腳,也就是農會、漁會等地方勢力團體(大多其實根本就變成流氓團體了)-->結果就是三小都沒做或讓業者自生自滅

漁會農會等就是要錢-->因為知道政府要跟他們要選票,抓著這點知道狗官不敢管,所以每每都在作亂,每每都在四處討錢-->結果就是外資來投資意願越來越低,政府嘴巴很會虎爛,但從來都管不住這些流氓

政府機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為知道不做不錯,管了農漁會反而被長官反咬一口,所以發公文都盡可能在推責任-->結果就是一切事情都等上頭決定,不然就叫業者拿錢出來擺平農漁會,否則我農業署或漁業署等,就是不會發開工許可給業者.....

--------------

綜上,這就是整個政府經濟停擺的主因,也就是整個社會的亂象...........
__________________
The war is crates by fear and gap.
舊 2017-06-18, 12:51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W離線中  
沒問題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15
文章: 209
引用:
作者rockindy
不夠貪,容易滿足

夠貪,才能看得長遠

想找投入 10元,可以賺 100元,賺十倍

卻不知道投入 10000元,賺 50000,只有五倍卻賺得更多
風險還比賺十倍低

低投入,高獲利,又低風險,只有台灣的違法黑心事業辦得到



引用:
作者P&W
跟政府交手的結果,瞭解到其實問題很簡單....

有些政府高層其實想做,至少嘴巴想做-->但礙於選舉不敢得罪樁腳,也就是農會、漁會等地方勢力團體(大多其實根本就變成流氓團體了)-->結果就是三小都沒做或讓業者自生自滅

漁會農會等就是要錢-->因為知道政府要跟他們要選票,抓著這點知道狗官不敢管,所以每每都在作亂,每每都在四處討錢-->結果就是外資來投資意願越來越低,政府嘴巴很會虎爛,但從來都管不住這些流氓

政府機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為知道不做不錯,管了農漁會反而被長官反咬一口,所以發公文都盡可能在推責任-->結果就是一切事情都等上頭決定,不然就叫業者拿錢出來擺平農漁會,否則我農業署或漁業署等,就是不會發開工許可給業者.....

--------------

綜上,這就是整個政府經濟停擺的主因,也就是整個社會的亂象...........


你信不信,綜合以上兩點,就會變成,你有能力花五萬,那對方就會要你拿十萬出來。拿十萬不要緊,要緊的是,給你的可能連五萬的價值都沒有。

你信不信,如果你拿得出五萬,不管是不是農漁會,地方角頭就會先出來讓交保護費。如果你拿不出來,你就別想做了。結果就是你付了錢,就什麼都做不下去。

所以,你的投資成本=f(常規成本)=(原始成本+((執行成本*人數)*利息))+f(非常規成本)=(地方成本+((地下成本*人數)*勒索金額)*壓力指數)+法規成本+非正常規費。


非正常規費要看新聞的風向,法規成本要看政治的動向,非常規成本要看你關係夠不夠力,而且你關係越夠力,你要付的錢越多,常規成本要看白痴自私台灣人。

所以一個國家的經濟就是這樣倒台。

政府想不想做事?想做事也會被人民給擊倒。政府做錯事也要賠,沒有法規支持,而立法院行政效率低下。

按以上公式,每一個項都是1就好了,你要做一件一百元的事,你至少就要付四百元的代價。

何況你要承擔風險、時效、投資的利潤等。如果是創業,那你還要承擔資金的還款壓力跟利息。如果是創新,那你還要承單失敗的風險。不管如何就算你都走過這些問題,走到A輪時,你還要找到金主投資,代價太大了。你還不見得有租稅優惠,也沒有政策保護。

此文章於 2017-06-18 03:17 AM 被 沒問題 編輯.
舊 2017-06-18, 03:07 A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沒問題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5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