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rnor1024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21
我的想法是,與其賭一顆硬碟不會壞,不如在預算內多備份。
所以我把原本要買外接8T的預算拿來買:
外接盒+一顆希捷4T+120SSD(這個是撿到的)

以往都我是WD內接藍標的忠實客戶,當時口碑真的很好。
後來綠標的我沒買過,但也是聽到說災情不斷,加上新的4T藍標是綠標改的。
然後現在還出紅標、紫標、加上原有的綠藍黑一堆標的(紅標也有災情),
搞的我超亂,所以先不考慮WD。
Seagate推SMR疊瓦技術 WD/HGST推HelioSeal氦氣填充技術,目前都不敢碰。
推薦還是PMR的4T較穩定。

上一顆WD藍標1T我是用單顆外接盒(這棵5年),也在上個月掛了,
應該是外接盒使用太久,應該用了有7、8年了,
以前只知道通電就可以繼續用,沒考慮變壓器老化的問題,所以一起淘汰。
之後我會注意的。

之前汰換下來的WD 640G和500G目前還是頭好壯壯的,當備用機的系統碟和BT碟,
這次的先鋒SSD就是要來取代備用機系統碟,
(生產年月還是2017年3月,三年保)有訝異到,
原本還擔心是銷庫存,這個算很新吧。

目前我手上的全部都是死雞牌的外接碟BACKUP系列的3、4、5T的都有。
除了有一台用快2年保固內出現壞軌,跑去原價屋換一棵新的回來,
其他的表現都很不錯耶!

但越來越多顆,不好放,我之前也像3eye大的作法一樣,
單顆編號和專屬線材。
但散熱和擺設對我是個大問題,單顆的散熱不佳,一般待命都40度以上。
且不想堆疊存放,5、6顆擺在一起覺得有亂,且同時接電腦要整理傳輸資料,
只試過3顆同時。但一堆線材及插拔覺得麻煩。

我使用硬碟的方式都是整顆使用,不分割,用資料夾區分,
所以以往我新的硬碟我會拿1-2T來作重要資料備份,剩下的再來作一般使用,
這樣我一般依資料重要性會在不同硬碟分別有2∼3份的備份資料,
防止單顆硬碟掛掉。

之後會傾向回頭刪除重複及不想再保留的檔案了。
滿了再買一顆,這樣一年的資料量約2顆硬碟夠,平均6∼8個月一顆4T。

以上是我的硬碟使用概況,跟大家分享。


再來是收到貨物的心得,純文字:

今天我也收到外接的全鋁硬碟櫃了,折扣到3千多可以接受,除了外觀有喜歡,
他的變壓器是外接的,蠻大一顆的,以後會注意年限,定期換。
對了,這咖有支援熱插拔,但我從來不會想這麼做。

這咖4層各有獨立開關,我是用來作冷儲存的沒錯,有要存檔再打開就好。
線材不用一直抽換,後面有大風扇,加上材質鋁製,散熱較好。
目前單顆,冷氣房待命一個下午約在30幾度,
比一旁同環境的外接單顆硬碟都破40度有差。

會買到4層是因為"懶的換",一直抽換硬碟也是一種磨耗,
所以就覺得這咖適合我,但我目前沒勇氣買到8T,
不要說掛掉,有問題一次要轉這麼大量的資料,我也很頭痛。
所以目前改變的方向是,以4T以上為主,慢慢塞滿4顆,
之後滿的,確認是要長期保存的,就取下放防潮箱。
定期通電檢查即可。也是一有問題馬上換,即使壞了,
一定要保留的工作資料及家庭影音。
我會有其他硬碟備份,甚至是雲端也一份(目前被亞馬遜陰了)。

有GOOGLE的企業帳號,無限容量的,一年要3650,這個價格,
我會選擇每年買顆4T來備份,對我來言,
這幾年內,極度重要需要備份的資料應該不會超過4T吧。
我目前的想法是:
真的會同時毀壞5、6顆硬碟,那代表一定發生不可挽回的天災人禍,
到時,這些資料應該存在與否都沒意義了。

這段是我看到的,供各位參考:
Backblaze 的測試報告其實只供參考,原因是不同品牌的取樣數目完全不同,
例如 4TB 為例 Seagte ST400DM000 硬碟佔了 34,738 台,
但 WD 旳 WD0EFRX 只使用了 75 台,因此計算故障率絕不公平。
然而,如果你說這家公司偏向使用的品牌,那就是 Seagate 了。

壞這麼多,這家公司使用最多的還是Seagte 的,我認為是在售後服務上。
且3萬多台和75台的損壞機率,怎麼比都不對吧。

最後硬碟,我是因為原價屋有快換,我住宜蘭,往來還算方便。
(台北有希捷的服務中心,所以原價屋換硬碟業務有轉過去,
其他縣市好像還是維持快換),主要是有問題可以迅速解決。

硬碟有價,資料無價的話,就多備份吧,我也是掛了一顆多年照片的硬碟,
才願意多花時間和精神在這上面的。

以上是我的想法及作法,有任何錯誤請指教及見諒,
謝謝大家給的意見,也提供我的給大家參考,謝謝。
舊 2017-07-25, 12:45 AM #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rnor1024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