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開箱簡測】Toshiba Q300 Pro 256G SSD (圖多,不喜勿入)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90493)

巫佚 2015-10-25 08:37 AM

【開箱簡測】Toshiba Q300 Pro 256G SSD (圖多,不喜勿入)
 
今年以來陸續玩了多款SATA 6Gb/s SSD,除了配合部分平台測試需求外,
也想找一個可以久用的外接SSD,作為目前手中128G隨身碟的替換品,之
前很想買Toshiba Q Pro系列,但看了相關測試似乎不盡理想。時序2015
年底,Toshiba推出Q系列新產品,分別是Q300 Pro (MLC SSD)及Q300
(TLC SSD),由於對TLC尚未具有太大信心,順手買了盒Q300 Pro就當隨
便的開箱簡測,其它平台測試數據若日後有空再PO出。

購物網站規格如下:






就是因為好奇它的QSBC及TC溫度調控到底什麼東東?才會決定購入一顆的...


以下為手機相機拍照,若有不清楚傷眼處,請見諒。


外盒正面照,硬式彩色紙盒,標明它是MLC 7mm厚度SSD產品。



外盒背面照,一張貼紙特別強調5年全保,也載明產地中文說明。



外盒底部載明為菲律賓製。



開箱囉,其實拍照前已因店家貼保固,先被開過一次。彩盒內除了SSD本
體外,附上3張說明書及轉接墊片。



SSD本體僅外覆塑膠袋,裝於氣泡袋內。



SSD本體設計尚具時尚感並延續前一代Q Pro系列元素,減少了SSD本體
常見的塑膠外殼感。



SSD背面貼紙除了說明產地為菲律賓外,2015/9/17出廠,韌體為出廠預
設版,似未再更新,Q300 Pro 256G它的正確型號為HDTS425。



開箱結束,看實際的測試數據。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8Z77-V Deluxe BIOS 2104
CPU: i7-3770K oc 4.6G
RAM: Team Xtreem DDR3-2400 8G*2
SSD: Toshiba Q300 Pro 256G f/w JURA0101
OS SSD: Samsung 840 Pro 256G
OS: Windows 7.1 SP1 Ultimate x64
RST Driver: Intel RST v12.9.0.1001


透過Crystal DiskkInfo看出廠情況,無法辨識出主控型號,根據網路資訊
為Phison S10客製版,主控編號為TC358790,支援DevSleep。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Block Size為1MB及8MB來測。當
Block Size 1MB時除Buffered Read稍弱,餘者多超過520MB/s,
Block Size設為8MB時效能明顯增加。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線性讀取速率還算穩定,
可是線性寫入讓我很失望,這跟之前測試某家SSD也發生過同樣的事,唉。




會不會是因為測試溫度達攝氏36度,啟動了溫度調節功能導致?目前似無人
能幫忙解答....



AJA 設定2048*1556 10-bit RGB從128MB~16GB全測一輪。讀取速率
約落在523MB/s附近、寫入速率落在約496MB/s附近。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分別設為Compression 0Fill、Compression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及46% Compression(Applications),從
1GB~32GB全測一輪。為了降低IRST的背景寫入干擾,強制設定採取
Write Through模式進行寫入測試。

Compression 0-Fill,循序讀取速率約520MB/s、循序寫入速率約490MB/s,
4K讀取速率約94MB/s、4K寫入速率約120MB/s。














Compression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循序讀取速率約520MB/s、
循序寫入速率約490MB/s,4K讀取速率約94MB/s、4K寫入速率約120MB/s,
檔案容量愈大因4K QD4/QD16寫入速率降低而跌破4300分。
















46% Compression(Applications),循序讀取速率約520MB/s、
循序寫入速率約490MB/s,4K讀取速率約94MB/s、4K寫入速率約120MB/s,
檔案容量愈大因4K QD4/QD16寫入速率降低而跌破4300分。

















AS SSD全測過一輪,並測試Copy 及Compress Benchmark,最大讀/寫
速率約520/488 MB/s,IOPS讀寫分別約93K/54K,與官方標示550/520
MB/s及92/63K IOPS略有落差。Compression Benchmark讀取曲線蠻
平順的,總得分沒像S10主控那麼高。









ATTO Diskbenchmar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
1GB及2GB,測試模式設定為I/O Compression 00000000型態及隨機
型態、Overlapped I/O及Neither四種模式分別測試。

Overlapped I/O,讀取速率約550MB/s、寫入速率約520MB/s,算是達
標,僅僅只有64K的中段讀取速率略差些。


I/O Compression 00000000型態測試,讀取速率約506MB/s、寫入速率
約518MB/s,64K的中段讀取速率略差些。


I/O Compression 隨機型態測試,讀取速率約507MB/s、寫入速率約518
MB/s,64K的中段讀取速率略差些。


Neither 模式測試,讀取速率約548MB/s、寫入速率約518MB/s,64K的
中段讀取速率略差些。



CrystalDisk v3.04壓縮率採Default、0Fill及1Fill,把50MB~4000MB
全測試一輪。循序讀寫速率都蠻穩定的,只有4K QD32寫入速率會隨著檔案
容量愈大而下滑。







CrystalDisk v5.02壓縮率採Default、0Filll,將最小的最大檔案容量中分別
測試六組參數值。循序讀寫速率都蠻穩定的,4K寫入速率較不穩定。





NetworkDLS - DiskMark拿來試看看,平均讀取速率358MB/s,平均寫入
速率310MB/s。



HDTune v5.6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File Benchmark
選項則是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500MB、
2000MB及4000MB,並分別測試資料型態為Zero及Mixed。循序讀取平
均速率約521MB/s、循序寫入平均速率約491MB/s,幸好循序寫入沒像之
前測試AIDA64循序寫入速率圖那樣慘,還算平順。File Benchmark 4KB
QD32的讀取多約94K IOPS,寫入值相對較不穩定。

















HD-Tach 讀取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
測試。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 (Long
Zone)測試。





InHouse DiskBenchMark測試結果。


Parkdale v2.95根據Block Size 64K或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4000
MB全測過一輪,循序讀寫速率都落在穩定的範圍值內。

















PCMark 7測試,總得分5600。



PCMark 8測試,總得分4998,頻寬307MB/s。



PCWizard 2014測試。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分別測試隨機及
0Fill資料方式的結果。

















測試結論

優點
1. 穩定的連續(循序)讀取速率。
2. 提供系統移轉軟體及安裝厚墊。
3. 整體效能可歸於穩定中上之類的產品。
4. 運作溫度偏低,適合於筆電或低耗電產品
5. 5年保固提供更完整的售後服務。

缺點
1. 原廠網站提供的SSD Utilities尚無法完全支援Q300系列。
2. 單價與同容量產品相比略高點。
3. AIDA64循序寫入會掉速,試過五、六次,有時從容量30%附近就開始
掉,好一點是約60%開始掉,但其它測試連續寫入的軟體卻無此問題,
不知是否真的是因為運作溫度上升啟動保護功能?但不到40度的溫度就
啟動也挺怪的,手中的Samsung 850 Pro有時運作溫度常超過40度也
不會降速。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
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巫佚 2015-10-25 09:26 AM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Block Size為1MB及8MB來測。當
Block Size 1MB時除Buffered Read稍弱,餘者多超過520MB/s,
Block Size設為8MB時效能明顯增加。


bigDDD 2015-10-25 09:59 AM

東芝的買過一顆
不過沒有送支架
對效能倒不怎麼在意
感謝大大測試分享

space 2015-10-25 02:46 PM

引用:
作者巫佚
...
會不會是因為測試溫度達攝氏36度,啟動了溫度調節功能導致?目前似無人
能幫忙解答....
3. AIDA64循序寫入會掉速,試過五、六次,有時從容量30%附近就開始
掉,好一點是約60%開始掉,但其它測試連續寫入的軟體卻無此問題,
不知是否真的是因為運作溫度上升啟動保護功能?但不到40度的溫度就
啟動也挺怪的,手中的Samsung 850 Pro有時運作溫度常超過40度也
不會降速。
...


http://www.techbang.com/posts/25898...t-tlc-particles

節錄:
Q300 Pro 還具備模擬 SLC 寫入快取功能,宣稱該技術能夠自動調整容量,除了提升性能還可以降低耗電量。

http://www.pcdiy.com.tw/webroot/article.php?art=768
模擬 SLC 寫入快取功能,類似SanDisk的nCache

healthfirst 2015-10-25 03:12 PM

(跳過)看有推
巫佚大的測試總是鉅細靡遺的列出來
真是厲害

tosleep 2015-10-25 03:23 PM

讓我們深入瞭解和理性看待SSD上採用的SLC加速模式

SLC加速模式可以用MLC或TLC模擬SLC使用。
在平常小量寫入狀況下,可以增加速度,提高穩定性。容量小的SSD也能藉此獲得漂亮的測試數據。
但大量連續寫入會加大寫入放大。

巫佚 2015-10-26 12:25 PM

看了網友們的釋惑,突然有種感覺,似乎SanDisk的nCache的穩定性優於模
擬 SLC 寫入快取功能..

先排除目前使用的Fujitec FSX SLC SSD,這段時間測過那麼多MLC SSD,
nCache循序寫入掉速的情況在不同平台似乎不常發生,但MX200, Q300
Pro卻會發生, MX200掉的情況更嚴重,總不會Sandisk nCache的預設空間
較大吧??

巫佚 2015-10-26 01:43 PM

又打錯字也來不及改了, 是Fujitsu FSX-240GB SLC SSD 非Fujitec FSX SLC SSD :jolin: :stupefy:

lightwing 2015-10-28 06:23 AM

引用:
作者巫佚
看了網友們的釋惑,突然有種感覺,似乎SanDisk的nCache的穩定性優於模
擬 SLC 寫入快取功能..

先排除目前使用的Fujitec FSX SLC SSD,這段時間測過那麼多MLC SSD,
nCache循序寫入掉速的情況在不同平台似乎不常發生,但MX200, Q300
Pro卻會發生, MX200掉的情況更嚴重,總不會Sandisk nCache的預設空間
較大吧??

http://bbs.pceva.com.cn/forum.php?m...read&tid=120274

拿目前市面上采用SLC加速模式的几个主流产品技术举例。使用MLC闪存的产品中,闪迪nCache和nCache Pro技术SLC加速缓存范围在1GB以内,美光、东芝、OCZ的则基本是用户可用容量的1/2。

所以是Sandisk的nCache可用模式太小,1G用完就掉速,掉太快所以沒感覺吧....?

巫佚 2015-10-28 09:25 AM

nCache和nCache Pro儘管只有1GB的限制,但實用上不論X79/H710/H700中
跑連續寫入卻沒什麼掉速, MX200只有在Z77平台很正常,H710環境(WT)裡
MU01是掉的沒那麼誇張, MU02卻是很明顯的掉速..且掉的很嚴重, Toshiba 這
顆等假日有空再試試H710 WT裡是否也還算穩定.

我現在愈來愈好奇這個所謂SLC加速模式是否也有限制...?是專為一般家用平台
設計還是若到企業用戶端產品就沒這問題..

引用:
作者lightwing
http://bbs.pceva.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0274

拿目前市面上采用SLC加速模式的几个主流产品技术举例。使用MLC闪存的产品中,闪迪nCache和nCache Pro技术SLC加速缓存范围在1GB以内,美光、东芝、OCZ的则基本是用户可用容量的1/2。

所以是Sandisk的nCache可用模式太小,1G用完就掉速,掉太快所以沒感覺吧....?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4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